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买卖比特币、以太币和泰达币等币种。币安交易平台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。
从概念上讲,U 币搬砖原本是利用不同交易平台间 USDT 价格差异来获取利润的操作。由于各平台的交易深度、用户供需情况不同,USDT 价格会出现波动。比如,在 A 平台上,1 USDT 兑换人民币的价格为 7.1 元,而在 B 平台可能是 7.15 元。搬砖者就可以在 A 平台低价买入 USDT,然后转移至 B 平台高价卖出,通过这种低买高卖的差价,每枚 USDT 可赚取 0.05 元利润。早期加密货币市场监管不完善、信息流通不畅,不同平台间价格差较为明显,搬砖操作具有一定可行性,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参与。
随着市场发展,单纯基于价格差的 U 币搬砖难度大增。一方面,如今各交易平台的价格监控与调整机制日益成熟,一旦出现价格差,会迅速吸引大量套利者涌入,促使价格在短时间内趋于平衡,价格差空间被极大压缩,利润变得微薄。另一方面,搬砖过程涉及 USDT 在不同平台间的转移,这需要支付区块链网络手续费,且转移过程存在一定时间延迟,若在此期间价格发生不利变动,可能导致搬砖利润被吞噬,甚至出现亏损。
当下,“U 币搬砖” 更多出现在一些违法犯罪场景中。犯罪分子利用 USDT 的交易特性进行洗钱、诈骗资金转移等非法活动。在洗钱流程里,犯罪团伙先将非法所得资金购买 USDT,借助区块链交易的匿名性与便捷性,将 USDT 在多个钱包地址间转移混淆资金流向,之后再将 USDT 兑换回法定货币,完成资金洗白。例如,电信诈骗分子诱骗受害者将资金兑换成 USDT 后,指示其转移到指定钱包,通过一系列复杂操作,使诈骗资金难以追踪溯源。
在一些诈骗案件中,骗子打着 “U 币搬砖高收益” 的幌子设局。他们宣称掌握内部渠道或特殊交易策略,投资者只需投入资金参与 “搬砖”,就能获取高额回报。实际上,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根本没有用于真实的搬砖操作,而是直接进了骗子口袋。还有一种常见手段,诈骗分子控制虚假交易平台,制造 USDT 价格波动假象,诱导投资者进行所谓 “搬砖” 交易,最终骗取投资者本金。
在中国大陆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。参与 U 币搬砖,尤其是涉及违法犯罪活动的操作,将面临法律严惩。无论是协助洗钱、参与诈骗资金流转,还是利用虚拟货币进行非法经营,都可能触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、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、非法经营罪等多项罪名。
币安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团队的目标、决策和行动,让团队间的协作跨越国籍、文化与背景,最终实现币安团队的共同愿景。